一月
12日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网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广州医科大学5个专业进入全国前20强,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五,精神医学专业排名全国第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首次进入全国20强。
17日 附属第五医院获得国家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二月
7日 附属第三医院孙筱放教授主持完成的《干细胞资源库的建立及其在β-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崔其亮教授主持完成的《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与常见危重症救治》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27日 广州医科大学陈孝平院士工作站揭牌。
某日 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和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获评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教育学院吕嘉春入选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公共卫生学院杨磊入选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三月
1日 学校与美国圣约翰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日 广州医科大学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经审委员会。
15日 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和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入选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
30日 学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和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获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
31日 广州医科大学8名专家荣获第五届“广州医师奖”。
四月
9日 学校辅导员刘宇珊、陈璐老师在第六届广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20日 番禺校区二期工程项目获得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
26日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到我校番禺校区调研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
26日 广州医科大学贺林院士工作站揭牌。
28日 附属第一医院曾国华教授荣获“2016年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
五月
2日 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
4日 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1日 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揭牌。
18日 学校承办2017年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前沿国际研讨会。
25日 学校与黄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共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26日 学校与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乐从镇签约共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六月
11日 广州医科大学女子排球队获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亚军。
12日 成立广州医科大学装备中心。
15日 学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6日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科技部评估。
27日 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9日 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附属第二医院五官科/感染病科党支部获得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称号。
七月
1日 学校正式成为广州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
7日 广州呼吸中心正式奠基开工。
7日 广州医科大学张志愿院士工作站揭牌。
20日 广州医科大学在第17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乙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8日 广州医科大学学生论文获得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优秀论文三等奖。
八月
8日 经市编办批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更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17日 广州医科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2项,获资助经费4842.66万元,立项数在全国立项单位中排名第70位,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百强。
17日 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教授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
31日 2017年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公布,广州医科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129名,比2016年提升20名。
某日 学校特聘教授Dominique Ferrandon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
九月
5日 新增省重点学科“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新兴交叉学科“临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个珠江学者岗位。
5日 学校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巴塞罗那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国际医院及联合教育项目。
7日 国家重点实验室冉丕鑫团队科研成果Tiotropium in Early-Stage C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发。
8日 由广州医科大学培育并持有股份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2日 学校与加拿大麦玛斯特大学健康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5日 学校成功申报广东省临床药物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9日 学校获得2017年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高等教育类)8项。
某日 学校获批立项建设广东省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十月
23日 市委巡察组到广州医科大学开展巡察整改情况专项检查。
24日 USNews、ARWU、THE和QS等国际四大高校排行榜综合排名公布,广州医科大学位居全球第999位,全国高校第107位,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一千名榜单。
24日 附属第三医院冯崇廉、附属肿瘤医院邬晓东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31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31日 撤销越秀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某日 临床医学(呼吸病学)和基础医学(免疫学)顺利通过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期绩效考核。
十一月
10日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位列ESI全球前1%,全球排名第995位,首次进入前一千位。
10-11日 学校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11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6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附一院综合排名第41名,呼吸内科第1,胸外科排名第6名,重症医学获得提名。
15日 召开广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会议。
18日 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的科研成果“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相关技术的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广”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8日 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团队作品《程序性坏死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二等奖。
20日 学校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5项。
十二月
14日 学校冉丕鑫教授牵头负责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干预”项目入选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19日 学校获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1个、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红棉奖1项、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1名、广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19日 学校印发《广州医科大学中层干部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层干部管理进行改革。
19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广州医科大学共有21个学科跻身全国百强,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强,附一院综合排名全国第44位。
20日 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3日 广州医科大学段树民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
26日 撤销实验医学研究中心和招投标中心。
28日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广州医科大学7个参评学科中5个排名进入全国前70%,其中临床医学排名前40%,比2012年提升了16%;护理学排名前60%,比2012年提升了40%;基础医学和药学排名前6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排名前70%,比2012年提升了9%。
某日 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关于“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相关技术的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广”研究成果获得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某日 附属第一医院范萍和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入选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某日 附属第三医院刘见桥教授团队关于基因编辑的研究成果——“CRISPR编辑人类胚胎有效性首次获证”入选科技日报社评选的“201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版权所有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